禮堂一對金龍鳳,冷眼看人間喜樂。2019年12月31日,太子鳳城酒家將會結業。乳豬生腸、炸子雞、桂魚卷、魚雲羹、玉簪田雞腿、百花釀蟹箝……內裏一道道帶順德風味的酒家菜式亦會成為歷史。鳳城酒家,由順德名廚馮滿所創,譚氏兄弟傳承,北角太子花開兩朵,以鳳城真味,俘虜無數老饕。何善衡鄧肇堅芳艷芬利孝和蔡瀾唯靈周潤發……都是常客。如今,古雅字畫,腥紅地毯,連帶幾許風流往事,都如煙雲散。能記下的,要一一記住。
來太子鳳城酒家吃的不光是珍饈百味,還有一點溫暖的親情味。老闆譚國景天天坐鎮,跟熟客握手問好。樓面經理以真誠待人,噓寒問暖,不似外間流水作業式的酒樓。食物老舊,早茶的炸粉果灌湯餃叉燒酥,午市的乳豬生腸,晚飯的蝦多士炒鮮奶炸子雞,全部都工夫紮實,抵食夾大件,質素和份量都對得起客人。
每談及此,今年已經八十有二的譚國景,總是謙虛表示,一切都是師傅馮滿教導有方。他一直恭敬對待,一生人除了短暫抵日本工作,就只在鳳城打工,不離不棄,只因馮滿是他人生的一位良師。
鳳城酒家始創人馮滿,是順德名廚,未淪陷前,受老闆邀請來港,在跑馬地山光道一號經營山光飯店,出入者都是達官貴人。1953年,山光飯店結業。翌年,馮滿和負責樓面的龍力橋在銅鑼灣伊榮街開設鳳城酒家。譚國景的堂兄譚國俠一直跟隨馮滿,負責鳳城的點心製作,譚國景十多歲就隨他入行,拜馮滿為師。當時譚國俠已是師傅,師兄弟就喚譚國景作師叔,這外號一直叫到今天。
起初入職,譚國景負責洗碗、劏雞,做盡廚房各樣工作。他勤力,人家未上班他就回來;砧板要清潔一次,他必洗夠兩次。
古道熱腸 視師傅為榜樣
「所以我師傅從未鬧過我,一直好有心教我。」譚國景記憶中的馮滿,是文質彬彬的君子。「他一身唐裝,談吐斯文,不說粗口,做事有耐性。」馮滿打理的廚房同樣乾淨企理,一塵不染,所有運作都有規有矩。
譚國景在店內學盡粵菜精細的工夫,刀功細,炒功猛,食材活,味道鮮,但最重要是學做人。「師傅教我們做人要真誠,不能虛浮,不追逐名利,做生意要老實,才可長久。」言教不及身教,馮滿為人謙厚,做事認真,年輕的譚國景看在眼裏,師傅根本是一個榜樣。
當時達官貴人常邀請客人到家中設宴,洽談生意,馮滿會連同徒弟們做到會筵席,出入的都是上流人士的府第:何善衡、鄧肇堅、何添、芳艷芬,利孝和……譚國景如入大觀園,從中了解大戶人家做事作風。「一切要仔細企理,不能弄髒人家屋企,招呼要用心,不可做樣板戲。」至於酒席菜式,亦跟現在有點分別。多數先吃兩個熱葷如野雞卷炒鮮奶,之後上雞燉翅,即來炸子雞。吃過雞後,會有蒸紅斑、青衣,或是大鯿魚,還常有柚皮扒鴨,炒飯伊麵,最後以仙翁奶露或合桃露作結。現在鳳城有名的西米布甸則非傳統順德甜品,是馮滿在山光飯店內,跟外國廚師所學的西式甜品,只是馮滿加了蓮蓉,西菜中用,成為了今天一道懷舊甜食。
譚國景在鳳城一做12年,由於踏實勤力,一帆風順,升至二鑊,深受馮滿器重,成為得力助手,但命運卻帶領他,到日本發展。譚國景爸爸同樣是廚師出身,當時隻身到日本,望把粵菜文化帶到東洋,當地一家餐廳需要粵菜廚師,譚國景爸爸便希望帶兒子過去,馮滿聽後,覺得譚國景是時候往外一闖,雖然不捨,仍一口答應。
遠渡日本 發揚粵菜文化
譚國景由學師到成為師傅,一直在鳳城工作,從一而終,日本人深感他有匠人精神,時為66年,在香港一位粵菜師傅月薪六百,譚國景在日本月薪三千,一年更有兩次花紅,甚為吃香。那時日本人對中菜的認知,只有四川菜、上海菜、東北菜,到譚國景去到,才令他們了解粵菜精髓。在日本一做12年,平步青雲,成為總廚,事業如日方中。
「若果不是師傅急召我回港,我會繼續在日本工作。」1978年,馮滿有感自己年老,計劃讓下一代接手,就召喚愛徒譚國景回港。「我是老派人,師傅說一,我不說二。」馮滿認為徒弟是時候學做老闆,經營一家餐廳,便請四人包括兒子馮崇全、譚國俠、譚國景和管樓面的虞銳章一同於北角開設鳳城酒家,到84年,在太子再開分店。88年,銅鑼灣伊榮街樓宇拆卸,鳳城老店結業,馮滿退休,只剩太子北角兩店,譚國俠多在北角店,譚國景主理太子店。兩兄弟時刻謹遵馮滿教誨:對同門要真心,對客人要真誠,對食物要真味。
「師傅常說開酒家要貨真價實,不能為了錢,偷工減料。」譚國景保持順德菜粗料細作的精神,玉簪田雞腿、金錢蟹盒、炒鴿鬆、桂魚卷,一道道手工名菜深受客人歡迎,譚國景亦沒有自滿怠慢,一直用心研究菜式。
像魚雲羹,他有感河鮮味道不及從前,除了拆魚雲之外,還會煎香土鯪魚骨和鰂魚滾成湯,另將鯇魚腩剁成魚蓉加進去,始有如今魚雲羹的鮮味和口感。百花釀蟹箝堅持用新鮮蟹箝蒸熟去殼,在其上釀鮮打蝦膠蘸粉炸成,啖啖鮮香。還有炸子雞,外頭貪快預先炸好,鳳城出品的仍會新鮮生炸,以保皮脆肉嫩。
傾囊相授 教徒弟不留手
更令人津津樂道的是,譚國景沒有中廚師傅傳統惡習,凡事留一手,不肯教人,相反無論是記者訪問,或是對廚房徒弟,一樣是傾囊相授。「馮滿師傅當年也是這樣,只要你肯學,他甚麼都教你。」譚國景也不是一味當好人,對於員工有錯,他會直斥其非,望人變好。
現今的大廚葉國強說:「試過幾次八號風球,我們一班師兄弟躲在貨倉偷懶,師叔即刻鬧的。總之你勤力做事,他不會鬧,你偷懶,就冇運行。」另一位大廚史師傅,是經理敏姐的兒子,在鳳城學師,起初怕辛苦,離開鳳城踏入黑道,是譚國景親自上門找他回來廚房,扶他回正路。
「我上門找他,說你阿媽一日企十幾個鐘,企到膝頭痛先養大你,你忍心咁對佢?」譚國景從小到大見過不少人一夜間學壞,更明白行正路的珍貴。對此,無論敏姐和史師傅都心存感激,史師傅說:「我很尊敬師叔,他無論鬧我甚麼,我都不還口,一定會聽。」
甚至曾經有徒弟在外開店,後得飲食集團注資,以鳳城之名狂開分店,最後要對簿公堂,譚國景仍然不失厚道,沒說過徒弟的半句壞話。
如今,即使譚國俠、馮滿父子已經仙遊,譚國景仍不覺寂寞,每天坐鎮酒家,更堅持清早上班跟每位員工說聲早晨,多年不變。
這種待人真誠,踏實幹活的作風,多多少少源自馮滿的教導,譚國景不經不覺受恩師影響,言行都有了模範,再由他開枝散葉,其精神植根於一間小小的酒家之內。
做菜重要?還是做人重要?每個人都有自己答案。譚國景在每次訪問中,都會說欣賞馮滿敬業樂業。「他是窮家子出身,成為名廚,還能把酒家經營得有聲有色,那年頭是不容易的事,是了不起的成就。」說到自己,譚國景反而謙虛。「我沒甚麼成就,多年來,得到的是安定兩個字。」能夠安定地守着師傅教導,數十年來,走一條正直的路,克己守禮,在今日世界,同樣不易。譚國景是做到了。
12月31日之後,太子鳳城酒家現址或會清拆,甚至不留痕迹。或許有一天,路過舊地,可會想起,在彌敦道749號一二樓,曾經有一群人,承先啟後,不理世道崩壞,默默守護着一種漸被人遺忘的核心價值,為我們留下一個美好回憶。
(資料來源:網上截圖/連結)